三维打印丨组织器官制造新途径
engineering.org.cn
网站升级,欢迎关注
器官移植面临着严重的全球性供体短缺问题。在中国,每年只有不到1%的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可以获得供体并接受器官移植手术。
组织工程,即体外构建组织或器官的科学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研究和临床领域,为制造人工组织器官打下了基础。而传统组织工程存在诸多局限,这使得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应运而生。
生物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方法。通过生物三维打印技术,细胞、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分子被逐层地堆叠起来,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的三维组织,以模仿相应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该技术已被应用于制造实体组织、中空组织和器官芯片。
☝ 生物三维打印的部分应用领域
来源:浙江大学生物器官 3D 打印实验室
1.
打印方法及“生物墨水”
常见的生物三维打印方法有三种,即喷墨打印、挤出打印和基于光的打印。
喷墨打印,是通过将热或声产生的力施加到喷嘴,从而将液滴喷射到电控平台上。喷墨打印因其高速度、高通量、高精度和相对低的成本而被广泛用于制造皮肤、软骨、骨和血管。
与喷墨打印相比,挤出打印更适用于具有较高粘度的材料。它包括熔融沉积成型和墨水直写两种,分别用于打印热熔性聚合物和水凝胶。
基于光的打印,包括激光辅助打印和立体光刻,其特点是相对较高的打印速度和分辨率。激光辅助打印可用于制造类皮肤结构、心肌组织等。立体光刻是用光(主要是紫外光)逐层将水凝胶光聚合以产生特定的图案和几何形状。
生物墨水是指用以制备组织器官的原材料,它包括可打印的生物材料、细胞和其他生物制剂。生物材料为细胞粘附、迁移、增殖和分化等活动提供微环境和结构支持。目前用于生物三维打印的细胞来源是各种类型的原代细胞或干细胞。
2.
实体组织
实体组织是指不具有中空结构的组织,主要包括软骨、骨、皮肤和肌肉等。
骨软骨具有复杂的分层结构。构建骨软骨界面是制造骨软骨植入物中最具挑战性的研究点。梯度化的结构可能更好地与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宿主环境整合。微环境及生长因子的可控释放也可能进一步提升工程化骨软骨的功能。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第一道防御屏障。临床上的皮肤缺损需要大量的皮肤替代品进行治疗。功能化皮肤模型应具有真皮和表皮的双层结构。皮肤替代物的血管形成对临床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肌肉在治疗肌肉疾病和损伤、药物研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心肌组织工程被认为是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方法。研究者已经利用生物三维打印构建了可收缩的功能性心脏补片;此外,结合微流体生物反应器,人造肌肉组织还可模拟心血管疾病并评估心血管药物毒性。
3.
中空组织
相对于实体组织,中空组织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
血管是中空组织三维打印中最主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血管的长度范围从微尺度血管(毛细血管)到毫米大小的血管(如动脉和静脉)不等。不同尺度和结构的血管需要不同的生物打印策略,主要有自组装、灌注法和挤出法。
自组装方法使用细胞球作为单元,它们在打印后逐渐融合成特定的几何形状,并形成功能化的组织。然而,由于细胞球尺寸的限制,通过自组装方法构建的血管壁通常太厚,因而不利于营养物和氧气的扩散。
灌注法是指使用各种牺牲材料来制造分支结构,并通过熔化、溶解等方式形成血管网络。目前,研究者已经可以构建厚度大于 1 cm 的血管化组织,这为构建含血管网络的人体组织开辟了新的途径。
挤出法的主要优势在于构建复杂几何分支结构。例如,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者用挤出法制备一种直径跨越几个数量级(从百微米到厘米尺度)的连续血管网络。然而,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血管网络的构造对制造工艺仍有更高要求。
除血管以外,其他中空结构组织,如神经导管和心脏瓣膜 ,也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4.
器官芯片
器官芯片将微流体技术与生物三维打印技术相结合,可应用于开发疾病模型、药物研发和高通量检测平台。它们提供了模仿天然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细胞外环境。
与二维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相比,三维细胞外环境中的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更接近真实情况。肝脏芯片、心脏芯片等已经验证了在模拟疾病及研究药物反应方面的应用价值。
近来,研究者提出了集成了多个功能性类器官,包括心脏类器官、肝脏类器官、血管模块等的全身芯片。该技术将显著地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5.
挑战与展望
由于打印速度、分辨率或材料兼容性的限制,现有的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喷墨打印、挤出打印或基于光的打印)均无法完全满足构建实体组织、中空组织或器官芯片的需求。多通道生物打印或复合打印策略将有利于各种生物材料的同步打印和制造具有异质性复杂组织器官。
可加工性和生物相容性之间的平衡是研发生物墨水的主要挑战。生物墨水的物理性质、交联方法、降解特性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与干细胞技术的结合是生物三维打印的重要趋势之一。多种类型的细胞对于重现细胞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再现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精确定位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的能力在制造人造组织或器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管化和神经化是组织工程领域的重大挑战。可与宿主组织整合的仿生的三维分支血管网络亟待研究;神经化是构建功能性组织或器官的下一个目标。
总之,生物三维打印实体组织和中空组织的研究成果将相互促进,从而促进寿命更长、体积更大、功能更丰富且可移植的组织器官的研发。这一发展将为等候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
此外,得益于干细胞技术、生物反应器、微流体技术和器官芯片装置的进步,这些高性能的人造组织器官将逐渐应用于可靠、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疾病和药物研究平台。
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和对药物毒性的反应,将极大地促进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发展。
✎改编丨高磊
☟ 改编原文
Bin Zhang, Lei Gao, Liang Ma, Yichen Luo, Huayong Yang, Zhanfeng Cui. 3D Bioprinting: A Novel Avenue for Manufacturing Tissues and Organs [J], Engineering, 2019,5(4). In Press.doi.10.1016/j.eng.2019.03.009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免费下载被改编的原文。
点击图片阅读丨3D打印之从医学模具到组织器官
点击图片阅读丨软骨组织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刊
工程造福人类
科技开创未来
微信公众号ID :CAE-Engineering